县域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深入贯彻“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是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随着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加速向县域进行扩散,开辟了新的主战场和潜力空间。
11月25日,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2022)在江苏省溧阳市举办,会上中国信通院发布了《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中国县域工业“未来之路”优秀案例》等研究成果,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敖立对报告进行了解读,敖立表示,县域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落脚点,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阵地,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主战场。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基本盘的关键支柱,经济稳增站贡献突出,2022年工业百强县以全国3.5%的县级行政区划属、6.6%的人口以及超过14%的从业人员;工业质效稳步提升,利润贡献成效显著,工业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各种风险挑战;共有82个城镇化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35个市辖区的城镇化率在90%以上,16个市辖区城镇化率达到100%。
数字经济激发县(市)发展活力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位,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不断向县域进行扩散,为数字经济和县域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中指出我国数字经济激发县市经济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数字化有效提升既有动能。以“智改数转”为代表的产业数字化行动在各地渐次展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智能制造加快扩散,既对冲了人口数量红利消退的要素供给压力,又带动了传统产业的模式再造效率提升和“老树发新芽”。以网络直播为代表的电商经济在县(市)扎根结果,产业打开了终端销售渠道,特别是消费品领域,更加紧密地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乃至全球分工体系,肃宁、曹县等县(市)借此实现了洼地崛起。
二是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新兴动能。部分中西部县(市 )在承接上一轮电子信息制造业转移基础上,加快向上游的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领域攻坚,如浏阳重点突破电子材料、高端芯片和关键元器件等方向,冲刺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部分东部发达县(市)依托整体发展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加速布局特色化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如慈溪、新昌等发展工业软件、大数据等相关领域。
三是数字化治理构筑夯实发展基石。以“城市大脑”为代表的综合性数据平台和以“工业大脑”代表的产业大数据平台快速向县(市)扩展,“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管理”的产业治理机制逐步形成,余姚智能家电云平台、海宁“经编云”、陵“思伯云”等正在成为促进本地和行业发展的关键支撑。
科技强县,注入持久发展动能
县域经济要获得长远持续的发展,需要发挥科技强县的作用。得益于各类创新要素的溢出,县域正在从区域创新体系的“神经末梢”走向协同创新的“热土节点”。
一是引进来,依托大学大院大所补齐本地创新短板。大学大院大所加快落地县域,建立起分支机构联合实验室、院士工作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研发平台,开展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设立中试基地、创办企业等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如慈溪高端医疗器械、邱州半导体材料和设备、偃师分子筛等。
二是走出去,向外建设“科创飞地”融接一流创新资源。部分东部发达县(市)为了进一步链接外部创新资源,率先探索在省会城市-国内创新高地-海外发达地区等多个层次,设立各类“科创飞地”,构建外部研发设计孵化-本地成果落地转化的协作格局。
三是强固本,本地创新生态活力稳步增强。创新主体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底,昆山、张家港等多个长三角县(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700 家,甚至 2000 家,肥西、宁乡等多个中西部县 (市)也突破了400家。
总的来说,制造业企业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体,而具有较强基础的制造业城市就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底盘。县域经济应把握国家加快实施“制造强国”和“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契机,发挥区位优势,强化战略支撑,大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强引资引智力度,全力激发企业主体的内生动力,实现制造业跃升,带动区域经济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