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我已经养成了习惯,每年学一次“Rodney Dangerfield”(美国喜剧演员,80年代以一句“没人尊重我”而知名)和存储管理软件人士一起表达人们对他们的产品和目标的不够尊重。存储资源管理(Storage resource management ,SRM)在专业媒体中很少获得提及,因为管理数据存储资源从来都无法进入IT计划清单——那上面都是虚拟化、敏捷、软件定义和超融合。

供应商似乎也喜欢这种分割的局面,他们倾向于使用像SNMP这样的80年代技术来收集信息并把他们存储在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s)库里,直到被取出检查,而不是用某种实时监控、预防性分析、关联和缩减、主动重配置等等。简单说来,他们不喜欢任何SNMP工具所不能提供的功能。这也是我们常常指望软件开发人员想出一个新办法,却不肯去买的原因。

几年前,REST-ful管理被寄予厚望。所有人都承诺会把他们的设备加入REST能力,提供实时协同和响应应用、网络、服务器或者存储时间的能力。IBM把他们的努力叫做Project Zero——名字很贴切,因为他们基本也没做什么。

据我所知,只有X-IO实现了RESTful管理的承诺。我可以配置或者分配X-IO存储来排查或者修复故障,这都得益于Jeff Nicholson(前X-IO,现HGST)所做的工作,不过上次我们聊天时他几乎是抱歉地承认只用了很少的时间就实现了。

但是REST没流行起来。VMware支持它,但却把他们的REST API藏在几层私有的API下面来让打算在 vSphere上打造一个更好的管理平台的人猝不及防。IBM的一些设备具备有限的REST功能,但他们最得意的是新出的Spectrum Accelerate (基于之前的XIV)产品,目标是管理所有他们正在建议客户实施的软件定义存储和超融合架构。

供应商把软件定义存储和存储管理相提并论

事实上,IBM和几个其它厂商都开始把软件定义存储——把增值存储服务从阵列控制器中拿出来放到服务器上的一个软件层上,不管是作为一个独立的虚拟机还是作为hypervisor软件栈的一部分——和存储管理相提并论。DataCore软件认为管理并规划数据存储资源是软件定义存储的下一次革命——但是他们的管理的概念不止是分配存储服务那么简单。容量也是可以跨架构管理的。

管理存储架构不只是管理哪个业务能得到类似数据复制、镜像、连续数据保护或者加密这些服务。你还需要虚拟化并管理存储容量——这是被多数软件定义存储人士所厌恶的。事实上,你得提供跨多种私有软件定义或者超融合存储架构的水平管理。这可能包括运行在多个hypervisor上的不同堆栈,外加你使用的云服务商提供的存储,还有用来支持非虚拟化业务的存储。

当然,要打造一个真正有用的、全面的数据存储管理,需要以应用为中心。SolarWinds的伙计们貌似很了解这个,他们在几个月前推出了他们的下一代包罗万象的存储管理平台,代号Orion Core。他们把一系列的服务器、网络和存储管理工具集成到一个控制台驱动的套件中,提供对虚拟和物理架构的监控,所有这些都用应用的视角来观察。如果一个应用响应缓慢,你可以迅速打开那个应用所使用的资源控制台,尽可能地圈定速度缓慢的几个原因。

前路漫漫

以我看来,现在还没有一个人能搞定整个堆栈。我希望能够看到,例如,所有的那些节点间数据复制是不是能提供所需求的可用性。我希望能看到IO堆栈的什么地方的阻塞正在拖慢我的应用:多数情况下,它并不是传统存储或者队列深度的问题,不管Hypervisor的厂家怎么说。我想看到一个移动商务交易进来的时候引起一系列后端进程的星型冲击波效应,这样我就能理解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提供一个全面的应用恢复能力。

简而言之,我需要真正的架构管理。

到这里,我就说完我的年度抱怨了。至少有DataCore、IBM和SolarWinds的工作可以说明还是有人在试图给存储管理应有的尊重的。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2019-06-27 16:21:00
大数据应用 信息化建设助力能源领域的智慧运维
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中,不同管理产品(系统)管理不同IT设施,各管一摊、各自为政。随着系统的复杂化,各自独立的“分立”系统必然导致“推卸责任式”的管理,信息“孤岛”和信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