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4月28日报道:近年来,社交网络非常流行,甚至受到城市白领的青睐,他们利用网络在线交流,利用视频“面对面”聊天,在虚拟的空间交朋结友、扩大视野、寻求快乐。不过,部分社交网站却盗取用户注册的信息资料,从中牟利。为此,专家提醒网民:对社交网站应加以甄别,防止个人隐私和资料被泄露、盗取。
社交网站起源于美国,如FACEBOOK、MySpace等都是此类网站,在美国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以此形成了独特的社交网络文化。在中国,社交网站的发展速度也很惊人。以国内最著名的白领社交网站开心网(www.kaixin001.com)为例,网站从去年3月设立以来的短短一年时间里,用户总数已突破2000万,网页浏览量超过了一些大的门户网站,与面向大学生的校内网和面向网吧及都市流动人群的51网一起,形成国内社交网站“三足鼎立”的格局。
不过,各类社交网站不断涌现,致使鱼龙混杂,侵犯用户隐私、用低俗方式进行推广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瑞星公司在近期发布的《网民隐私与社交网站安全报告(2009)》中警告说,网民在社交网站注册个人资料之后,很容易遭遇手机号泄露、MSN和邮箱账号密码被盗用等安全风险。而利用各种方式骗取网民个人资料,已经成为个别社交网站获得利润的重要来源。对此,业内专家提醒网民在注册及选择社交网站时应加以甄别,避免个人隐私和资料被泄露、盗取。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勇表示,只有所有社交网站都不断加强自律,把维护用户利益放在首位,才能确保社交网站的长远发展,对社会进步产生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