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产业化落地已进入关键阶段,当前正处于从通用场景向专业场景拓展的关键期,大模型应用落地有哪些重要阶段成为业内关注热议的话题。近日,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研究撰写的《大模型落地路线图研究报告(2024年)》发布,《报告》为大模型的技术研发和应用落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报告》认为大模型应用落地遵循四个重要阶段,分别是现状诊断阶段、能力建设阶段、应用部署阶段、运营管理阶段。
1.现状诊断阶段,评估企业当前的大模型技术基础、应用场景和能力需求,明确企业在推动大模型应用落地方面的准备情况。关键内容包括技术能力评估、应用场景梳理、能力就绪度分析等。
2.能力建设阶段,为企业设计和构建符合战略规划和业务需求的大模型能力体系,夯实大模型的技术基础。关键内容包括大模型建设方案设计、系统研发和功能测试、数据与算法准备等。
3.应用部署阶段,将大模型技术部署到具体的业务场景中,提供定制化的智能解决方案,实现大模型的商业化应用。关键内容包括定制化优化与应用开发、效能评估与闭环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
4.运营管理阶段建,立一套完整的大模型运营管理体系,保障大模型的长效运行,并通过实时监测和反馈机制提升运营效率。关键内容包括实时监测与动态追踪、实时监测与动态追踪、持续优化与管理体系完善等。
此外,《报告》还介绍了大模型技术的发展现状、大模型的应用场景,阐述了大模型落地面临的挑战、大模型应用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介绍了近年来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规模不断扩大,依赖于算力的突破、数据资源的积累和算法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多模态感知和认知智能领域。大模型已逐渐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和实现产业转型的核心技术之一。
报告中提到,大模型技术在金融、工业、医疗、政务等领域的落地应用正在快速推进。通过大模型的感知、分析、推理和生成能力,各行业开始探索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业务场景中,以实现智能化升级和效率提升。
尽管大模型的应用潜力巨大,但报告指出,大模型落地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技术选型复杂、工程实践难度大、缺少标准化路径等方面。
报告指出,在大模型的全生命周期中,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以确保大模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报告提出通过系统的监测和反馈机制来不断优化大模型的运行状态,并制定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机制,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威胁和技术风险。
最后,报告认为,未来大模型技术将在架构优化、技术应用等方面继续取得突破,并加速与各行业的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扫码领取报告-*本报告来源中国信通院
以“探索AI边界重构数字场景”为主题2024数字开物系列活动将于9月24日在北京正式召开,活动聚焦当前我国前沿科技的发展现状、探讨AI大模型在各行业应用场景落地情况。我们诚挚邀请AI领域的优秀企业和从业者扫描下方二维码参与报名。
-扫码报名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