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智能算力需求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正迅速成为最大的算力需求类型。
根据工信部在今年年中的新闻发布会透露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新建的算力项目中,其中半数为智能算力。
这种需求的增长源于多个因素,包括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从中国算力基础设施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深入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其对未来的影响。
智能算力需求的爆发性增长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和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根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内发布的AI大模型产品已经超过了200个,其中既包括如文心一言、讯飞星火这类的通用大模型,也包括面向交通、医学、营销等等领域的行业大模型。
伴随这些大模型产品诞生而来的,就是算力需求的飞速增长。仅以文心一言为例,据媒体报道,百度通过其阳泉、保定的数据中心集群,以及北京、华南的部分计算资源支持文心一言的算力需求。
其中,阳泉智算中心是亚洲单体最大的智算中心,算力规模可达4EFLOPS——截止到2023年6月份,我国算力总规模为197Eflops。也就是说,文心一言作为一个单一产品,只是在阳泉智算中心就消耗掉了接近2%的算力。
百度阳泉智算中心外景
当然,智算中心的建设刚刚起步,当前的智算规模还远远支撑不起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需求。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2023年)》显示,截至2023年6月,中国已投运的智算中心仅有25座。
因此,我国在政策和市场环境方面,也在充分调动产业积极性,引导和推动智算能力的成长。今年10月份,由工信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显示,我国计划在2030年末建成30个智算中心,2024年建成40个,2025年建成50个。
需求、政策、市场环境,我国智算需求的快速增长,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加力建设智算中心,扩大智能算力在总算力中的占比,满足人工智能发展所带来的智算需求,是当前算力产业发展的重要责任,也是不折不扣的商业热点。
智算需求的增长和智算中心的建设,不仅对中国的算力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全球范围内重塑了算力市场的格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和普及,未来几年内这一趋势有望持续。
在2023年12月12日-14日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IDCC2023)上,将有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人工智能产业专家,以及来自快手、比亚迪、世纪互联、超聚变等等算力产业上下游的领跑企业高管和技术精英同聚一堂,共同就人工智能发展对算力产业带来的变革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度探讨。